垃圾填埋場防滲膜(如HDPE膜)是控制滲濾液污染的核心屏障,其完整性直接影響環境安全。長期運行中,膜體可能因機械損傷、化學腐蝕或環境應力出現破損。以下從日常巡檢、損傷修復、長效管理三方面,提供系統性維護技巧,確保防滲系統高效運行。
一、日常巡檢:精準識別隱患
1、檢周期與重點區域
填埋作業期:每周1次全面檢查,重點關注作業面、堆體邊坡及機械通行區域。
封場維護期:每月1次巡檢,覆蓋錨固溝、滲濾液導排層及歷史損傷修復點。
極端天氣后:暴雨、地震后需立即檢查膜體位移、焊縫開裂及錨固系統穩定性。
2、巡檢內容與方法
目視檢查:
垃圾填埋場防滲膜膜面完整性:觀察是否有穿刺、撕裂、鼓包或褶皺,記錄破損位置、尺寸及形態。
焊縫質量:檢查熱熔焊縫是否均勻、擠出焊縫是否飽滿,有無脫焊或虛焊痕跡。
儀器檢測:
電火花檢測:對覆蓋土工布前的膜體進行掃描(電壓15-30kV),確認無0.1mm以上穿孔。
真空盒檢測:對焊縫、補丁及管根密封處抽真空(負壓≥0.05MPa),30秒內無氣泡為合格。
環境排查:
清除垃圾填埋場防滲膜膜面尖銳物(如石塊、鋼筋)、化學污染物(如酸堿溶液)及植物根系。
檢查排水系統是否暢通,避免垃圾填埋場防滲膜膜上積水導致膜體變形或老化。
二、損傷修復:標準化操作流程
1、損傷分類與修復方案
微小損傷(直徑≤5mm):
清潔損傷區域,用砂紙打磨至表面粗糙,酒精擦拭后晾干。
涂抹專用修補膠(如聚氨酯類),覆蓋補丁膜(尺寸≥損傷區外延10cm),壓實24小時。
中等損傷(5mm<直徑≤10cm):
切除損傷區域,邊緣打磨成斜坡(坡度≥1:3),清潔后焊接補丁膜(熱風焊槍溫度220-280℃)。
焊接后充氣檢測(0.15MPa,30秒壓降≤5%),不合格需返工。
大面積損傷(面積>100cm²):
切除損傷段膜體,重新鋪設新膜并焊接,焊縫寬度≥10cm。
錨固系統需同步加固,確保垃圾填埋場防滲膜膜體固定牢固。
2、修復材料與工具
補丁膜:材質與原膜一致(HDPE),厚度≥原膜,出廠時間≤1年(避免老化)。
焊接設備:熱風焊槍、擠出焊機需定期校準溫度,誤差≤±5℃。
輔助工具:刮板、壓輥、溫度計、真空泵、電火花檢測儀。
3、修復質量驗收
外觀檢查:焊縫平整、無氣泡、無焦化,補丁膜與原膜貼合緊密。
強度測試:隨機抽取修復焊縫進行拉伸試驗(抗拉強度≥母材80%)。
密封性檢測:對修復區域進行真空或充氣檢測,確保無滲漏。
三、長效管理:降低風險與成本
1、建立維護檔案
記錄每次巡檢、修復的詳細信息,包括損傷位置、類型、修復方法、材料批次及檢測結果。
通過GIS系統標注膜體損傷高發區,為后續維護提供數據支持。
2、人員培訓與應急預案
定期培訓維護人員,掌握垃圾填埋場防滲膜特性、焊接技術及檢測方法,避免操作失誤。
制定突發損傷應急預案,儲備足量修復材料(如補丁膜、膠粘劑),確保48小時內完成修復。
3、環境控制與保護
限載措施:填埋作業區限制重型機械通行,或鋪設臨時保護層(如砂袋、鋼板)。
化學防護:遠離強酸、強堿及有機溶劑,若接觸需立即沖洗并評估損傷風險。
植被管理:定期清除膜上雜草,防止根系穿透膜體;封場后覆蓋植被層需與垃圾填埋場防滲膜膜體隔離。
4、技術升級與監測
智能監測:安裝滲濾液滲漏監測系統(如電導率傳感器),實時預警防滲層失效。
無人機巡檢:快速定位大面積膜體損傷,提高巡檢效率。
定期評估:每3年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全面檢測,評估防滲系統整體性能。
四、常見問題與應對策略
1、焊縫脫焊
原因:焊接溫度不足、壓力不均或膜面污染。
處理:切除脫焊段(寬度≥5cm),重新焊接并加強檢測。
2、垃圾填埋場防滲膜膜體穿刺
原因:尖銳物刺穿或機械碾壓。
處理:用同材質補丁膜熱熔修補,修補后電火花檢測。
3、化學腐蝕
原因:長期接觸強酸、強堿或有機溶劑。
處理:更換腐蝕區域垃圾填埋場防滲膜膜體,加強化學防護措施。
3、錨固失效
原因:錨固溝尺寸不足或回填土未壓實。
處理:返工重做錨固系統,增加錨固長度或采用壓重塊輔助固定。
通過系統性維護,可顯著延長垃圾填埋場防滲膜的使用壽命,降低環境風險。建議結合項目特點,制定個性化維護方案,并定期評估優化,確保防滲系統長期穩定運行。
